SINCE 1983

首页 > 集团新闻 > 集团新闻 > 土生“金”农获“利” 玉林构筑百亿“药都”

集团新闻
土生“金”农获“利” 玉林构筑百亿“药都”
发布者:银丰集团公司发布时间:2013-04-14

4月14日,为期3天的2013中国—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和第五届中国(玉林)中医药博览会闭幕。本届博览会共达成贸易成交总额36.89亿元,比上届增长5.16%,其中合同成交额13.39亿元,比上届增长13.19%。

本届论坛和药博会围绕“健康·发展·合作·共赢”主题,坚持“弘扬中医药文化,发展中医药产业,壮大南方药都”的宗旨,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、富有特色、富有成效的活动。

论坛围绕研究落实《西太平洋区域传统医学战略(2011—2020)》,举办以“传统医药区域合作的多边促进和发展”为主题的政府论坛。参加论坛的中外嘉宾有600多人,40多位官员、专家作主题发言和专题演讲。

“中药工业为主体,中药农业是基础,中药商贸是枢纽。”在玉林市委书记金湘军眼里,中药材专业市场是一根杠杆,能够撬动两头——中药加工业和种植业。

金湘军说,下好专业市场“先手棋”,是当时玉林基于资源禀赋和战略思考的必然选择。目前,市场从业人员6000余人,辐射华南、西南、华中地区;药材畅销全国并远销日本、韩国、越南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,市场年交易额2012年达到70亿元人民币,进入全国前三名。

“立足广西,面向东盟,面向世界,努力把玉林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市场和信息中心。”玉林市市长王凯这样描绘“南方药都”的战略目标。玉林市的下一步棋,就是利用这个平台举行专业性的“药博会”,迅速壮大“南方药都”的声势,擦亮这块“金字招牌”。

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甘霖看来,与国内其他几大著名展会不同的是,玉林中医药博览会不但活跃国内市场,还能辐射东盟市场。在传统医药颇有市场的东南亚地区,玉林可以说是面向东盟的桥头堡。

市场庞大了,许多农民纷纷改种石斛等中药材。

福绵管理区樟木镇旺老村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,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种植天冬,如今在本村及外村租借土地种植天冬3000多亩,成为远近有名的“广西天冬种植第一村”。“我们本村种植天冬有1000多亩,产值2000多万元。”村民莫森说。

有利可图了,许多农民工返乡改行种药。玉州区仁厚镇荔枝根村的涂美莲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,几年前,她在一个亲戚家里看到了石斛,就在自家楼顶种了3平方米铁皮石斛。“ 第一年收割,3平方米就得了1000多块钱;第二年得了5400元;后来我在楼顶又扩种,卖了3万多块钱了。”涂美莲已经不再去外地打工,专心在家种石斛。

据悉,玉林本地的中药材产业化种植加快形成规模,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22.4万亩,其中玉州区仁厚等镇街已形成了连片的药材种植园。

2012年,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24.99亿美元,同比增长7.19%。随着中医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,中药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医药市场将大有可为。

玉林敏锐地察觉到中医药这一发展趋势和撬动效应,于2011年顺势实施《玉林市百亿元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》,启动建设了玉林健康产业园。目前,该产业园已获得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,并获确认为中国—东盟传统医药产业基地和广西壮族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。

目前,玉林健康产业园已有玉林制药集团仁厚基地项目、玉林市味香园八角油提取项目、玉林市本草堂中药饮片、玉林市巨安保健品项目等一批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已竣工投产;玉林洋平石斛系列生产项目、玉林市祥生中药饮片、中药提取项目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。(人民日报记者庞革平)

(原载于《人民日报》2013年4月15日16版)